文:何宏儒(中央社駐安卡拉特派員)
土耳其黑海地區山谷中,村民吹口哨彼此交談,鳥鳴般地講著「密語」。但是科技發展使得特殊地理環境下的古老溝通方式無用武之地,響徹山間的口哨語言有一天可能變成空谷餘音。
「如果妳不在身旁,我連一顆榛果也會不吃。」黑海地區吉雷松省(Giresun)農村傳唱這首民謠,歌詞寫的是動人的愛情故事。
這裡是土耳其最大榛果產區。省政府旅遊官員表示,義大利和德國的知名巧克力品牌,例如能多益(Nutella)和健達(Kinder),都一定要用吉雷松榛果。
當地正值榛果產季,山谷裡榛果園中到處可見忙著採果的婦人。她們包著頭巾,褲檔掛著尼龍繩編織袋,在園子裡拉下枝條,用另一隻手將一顆顆被翠綠外皮包裹著的新鮮榛果摘下,然後整把收進編織袋裡。
來到海拔700多公尺高的恰納克徹鎮(Canakci)庫胥柯伊村(Kuskoy),這裡是舉世知名的「鳥村」(Kuskoy土語字意即「鳥村」),清脆鳥囀果然不時響徹山谷,時而高亢嘹亮、時而渾厚、時而宛轉。只是發聲的竟不是枝頭的鳥兒,而是純熟運用舌頭、牙齒和手指「講鳥話」彼此溝通的農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EO)2017年將土耳其「口哨語言」(Whistled language)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官網介紹,這種溝通方式藉由吹口哨來模仿並且表達要說的話,陡峭山區和崎嶇地形使當地人必須找出遠距溝通的替代方式,才會發展出這樣的習俗,主要是待在戶外時間居多的農耕地區才用這種語言。
過午雨後的庫胥柯伊村山嵐悠悠飄過青翠峰巒,谷水潺潺,涼風帶來幾許清爽。村民寇達拉克(Mursel Kodalak)與父親和弟弟在住家後方山坳處已經採了好幾袋榛果。採收空檔,只見他將兩隻小指放進嘴裡,呼氣發出響亮哨音,隨即有人以哨音回應,雙方一來一往「交談」了一會兒,聽得外人一頭霧水。
這是寇達拉克與65歲嬸嬸玉密罕(Ummuhan Kodalak)間的「對話」,大意是彼此相互通報都正在園子裡採榛果。玉密罕說她從七歲就開始「講鳥話」至今。
恰納克徹鎮長卡森(Tuncay Kasim)告訴中央社記者,口哨語言是在特定地理環境下發展出的人類特殊文化,靠農業和動物維生的當地人,為了在深谷中彼此溝通而發展出這種語言,「身體的實際移動必須上到山頂再下到深谷,但是聲音流動就不必這樣。」他強調,口哨語言「只能講短句,很長的句子會難以表達。」
法國生物聲學家及語言學家梅耶(Julien Meyer)指出,口哨語言並不是一種獨立的語言,而是當地既有語言的延伸,用哨音把相同的字吹出來。他的研究發現,全世界有超過70個族群使用口哨語言彼此溝通。
吉雷松大學(Giresun University)觀光系教授根茨(Musa Genc)研究當地口哨語言多年。他表示,人類大聲說話可達40到60分貝,用喊的可達80到90分貝,吹口哨則可製造130分貝音量。法國的研究顯示,用法語正常講話時,聲音可傳40公尺遠,用喊的可以到200公尺遠,口哨語言則可傳到700公尺外。
他說:「土耳其的村民告訴我,用口哨語言可以輕鬆地在300公尺內彼此溝通。」
根茨進行文獻研究後研判,黑海地區口哨語言可能已存在2500年。他坦承,此一推斷無從考證,「但我們確知,口哨語言在這個地區已至少使用4、500年」。
他已集結研究成果,預定今(2020)年稍晚出書《土耳其的口哨語言(鳥語)—我們有2500年歷史的文化遺產不用說也不用手勢的唯一溝通方式》(TÜRKÇE ISLIK DİLİ (Kuşdili) —2500 Yıllık Kültürel Mirasımız Konuşmadan İşaretleşmeden Anlaşmanın Tek Yolu,暫譯 )。
根茨表示,土耳其語有八個母音、21個子音,其他語言沒有那麼多母音,因此相較於其他語言,土語可以發展出更多、更豐富的口哨語言。
科技發展讓歷史悠久口哨語言的存續面臨挑戰。UNESEO指出,使用手機是主要威脅之一,新生代對口哨語言的興趣已持續顯著衰減。
根茨告訴中央社記者:「(土耳其口哨語言)1960年代有46個村子在使用,今天只剩下恰納克徹鎮、格雷萊鎮(Gorele)、蒂雷博盧鎮(Tirebolu)...…估計還有一萬人在使用。」
庫胥柯伊村從1997年起每年夏天都舉辦聚會活動讓大家「說鳥話」交流;39歲村民齊維萊克(Orhan Civelek)自2013年起開始對村裡的年輕世代教授口哨語言,這些都是為了保存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
根茨說,吉雷松大學觀光系與齊維萊克合作,已將口哨語言列入下學期的選修課程,並且計劃開發手機應用程式(App)推廣這種語言。
對於當地特有「鳥語」正在消失,恰納克徹鎮長卡森希望政府高層投注資源,加上學界努力,或許才有可能保存口哨語言。
「我小的時候,整個山谷都講鳥語,現在只剩下庫胥柯伊村還可以聽得到。」卡森說:「生活環境和生產活動改變會使固有文化消失,世界上已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如果沒有設法讓人願意繼續住在村子裡、沒有讓會說鳥語的人跟小孩住在一起,活的語言有一天將會逝去。」
新聞來源:特派專欄 鳥鳴般交談 土耳其哨語傳黑海山谷(中央社)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年輕世代創意無限,一個好的點子就能成就一番事業,為鼓勵台灣年輕人實現創業夢想,政府透過各式創業政策與輔導措施,在新創起步階段幫忙推一把。但當經營逐漸步上軌道、公司規模由小變大,財會法律等問題也越來越複雜,新創往往因資源和經驗不足而陷入困境。
為協助創業家一圓創業夢,近年資策會辦理多場創新創業法制人才培訓課程,去年與知名科技大廠、法律及會計師事務所合作推出智慧城市、數位行銷及創業法律實作等主題課程;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自今年起於林口新創園開辦一系列【新創法律健身坊】法制課程,除有實體課程,考量疫情因素,也同步於林口新創園 Facebook 粉絲專頁進行線上直播,讓新創未來在面對法律風險時不再束手無策而能及早因應。
從股權規劃到專利保護,做好經營基本功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會碰到各種法律相關的疑難雜症,一不小心就會觸法,甚至危及到公司經營與成長。【新創法律健身坊】透過進階的課程安排,從創業初期可能遇到的募資及股權規劃,到產品研發必備的專利及智財佈局,以及數位行銷、稅捐法規應用實務等,幫助新創強化企業體質,提升競爭力。
當公司設立完成或投資人成為股東,如何分配公司經營權、規劃公司股權架構?【新創法律健身坊】第一訓針對「股權規劃&募資實務」,由擁有十多年創業輔導經驗的創投律師黃沛聲擔任講師,教導新創做好股權規劃的基本功,上課學員均表示獲益匪淺。有鑑於智財保護日益重要,第二訓規劃「新創智財二三事&專利概念及專利要件」,分別由 Lex Novia 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林桓毅、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專利審查官兼科長吳科慶,介紹智慧財產權的概念、專利要件及申請程序,理論與實務並重,學員反應熱烈並希望能學習更多智財相關課程。
為完善創業者的智財管理觀念,資策會科法所再推出兩場系列課程─第三訓「新創如何運用智慧財產權創造價值」,由 Lex Novia 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李建弘及林桓毅,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智財策略建議,並透過實務案例,協助新創有效地建立智財防護網;第四訓「我的產品不是我的產品!談新創智慧財產權」,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商標高級審查官王德博、專利助理審查官林建宏及專員張俊宏,分別從商標、專利及著作權,為新創量身訂做智慧財產權課程,現場互動熱絡,學員們表示收穫滿滿,受益良多。
從稅捐法規到數位行銷,一次搞懂新創法律
繼智財相關課程後,【新創法律健身坊】在 8 月 19 日開辦第五訓「錢要花在刀口上-新創稅捐法規應用實務」,由資策會科法所律師廖元慶及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資深會計師洪連盛,以淺顯易懂、深入淺出的方式,揭開財稅領域的神秘面紗,並教導新創做好節稅規劃,妥善運用有限資金。
9月2日再推出兩場課程,第六訓「生意人的法律課」,由具有15年以上執業經驗的建業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張少騰,針對新創企業常見的股權策略、營業秘密、內部管理及外部契約等法律問題,透過重點濃縮,協助新創避開法律地雷;第七訓「數位行銷不可不知的法律問題」由資策會科法所的林口新創園駐點律師廖乙潔、協合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廖維達,分就數位行銷可能涉及的行銷內容、個資保護,以及從公平交易法切入網路行銷的法律議題,提供全方位解答,精彩可期。
資策會科法所致力於為新創企業解決創業過程中的法律問題,在林口新創園提供一站式法律諮詢服務,並舉辦【新創法律健身坊】系列課程,錯過之前課程的新創團隊,想要一次搞懂包羅萬象的法律常識,最後三堂總複習更不容錯過!
August 20, 2020 at 06:54AM
https://ift.tt/3l2Dcyb
土耳其鳥村「口哨語言」響徹黑海山谷,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隨著科技消亡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ift.tt/2USXM9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